首页

搜索 繁体

我在国子监开组会 第109(1 / 3)

庄良玉带着这些人走过庄家农庄的田间地头,此时已经过了霜降,马上就要进冬天,小麦这时已经出苗。

有人问她,这样冷的天气为什么还要种东西,不怕庄稼会冻死吗?

庄良玉说:“这是改良以后的冬小麦,有一定的抗寒能力,能填补河源地区的种植空白,充分满足粮食生产需求。”

她就像是领着小学生春游的老师一样,举着自己的小喇叭说道:“大家跟好,不要掉队!”

甚至不知从哪里掏出来一面小红旗,高高举起,在前面像个导游一样引路。

“大家即将看到的,是采用全新耕作模式的改良品种冬小麦,该种冬小麦目前已经处于实验三期阶段,如果明年能够稳定收成,就可以作为稳定品种推广种植。”

上三学的贵族子弟各个都是见多识广的,世家的精英教育不仅给了他们高人一等的脾气也给了他们高人一等的眼界。但眼下,这些眼界在庄良玉这里——

没用。

他们的眼界在吃喝享乐上,能一眼看出前朝书法大家的真迹,能触手鉴别丝绸品质优良,可对于眼前这些还处于萌芽状态的小麦苗,实在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让他们品鉴一下兰花和牡丹的品相还能说得头头是道,可辨别麦苗和韭菜——

叶瞳龄好奇心重,甚至蹦下地去看着麦苗到底有什么不同。

庄良玉懒洋洋地站在田埂上让他们小心别踩坏了麦苗,说道:“古语有云:‘白露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你们之前没听过?”

庄良玉笑得很敷衍:“没关系,从今天开始就听过了。这句话说的就是冬小麦的种植时间。先前下三学研究农学的学子已经与当地农户一起完成了冬小麦的种植,你们现在看到的,便是刚刚破土的麦苗。”

虽然雍朝有二十四节气,但西都城所处的北方地区,此前一直以春小麦种植为主,冬小麦只在偏南的地区耕种,哪里会听过庄良玉说的这句用来种植冬小麦的俗语?

甚至有些人情不自禁地产生了自我怀疑,低声询问,想看看是不是真的自己见识短浅。

“诶!那位学子,你当那麦苗是你的头发吗?一薅就掉的。”

好奇心没用对地方的学子对小麦苗伸出罪恶的手,还没来得及靠近就被庄良玉的火眼金睛发现了。

庄良玉等这些人安静些了,才说道:“改良之后的冬小麦,亩产可以达到七百斤,今年会改革新的耕种方法,如果实验成功,甚至可以达到八百斤的产量。”

庄良玉说完,学子们附和,附和之后便没了下文。

可说到底,对于这些学子而已,他们没有粮食亩产的概念。

庄良玉长吁短叹一声,像是对他们麻木的表现痛心疾首,十分没有老师模样地蹲坐下来,手里的长杆小红旗在绿油油的麦苗顶上飘来飘去。

“估计你们对这些数字毫无概念,以男子而言,一餐饭会吃掉三个大馒头,这就是二两干面粉。一斤是十两。”

“各位学子算数学得都不错,不如算算这够自己吃多久的大馒头?”

庄良玉等着这些人算,等所有人都安静下来,这才站起身拍拍土说道:“一天会吃掉六两面粉,十天是六斤,一个月就是十八斤。”

“而七百斤,够你们吃三年还多三个月。”

庄良玉说完,全场死寂。

单单只听一个七百斤,完全感受不到什么,但被这样拆解一算,竟然是如此庞大的一个数字。

“或许要刨除一些损耗,毕竟麦粒磨成粉,也是有出粉率的。按照八成来算,五百六十斤,也够一个成年男子吃两年半。”

庄良玉笑眯眯地说着,留给这些人两分钟的冷静时间,然后再次挥舞自己的小旗子。

“好了,没有见识的小菜鸟们,跟着我往前走,带你们见见新世界!”

……

庄家的农场,已经在采用一些大规模种植的方式,农田平整宽阔,农庄的农民此时正在准备趁着天气晴好进行土地翻耕和秸秆还田,正忙着在田边粉碎秸秆。

农庄的人见到庄良玉,个顶个笑着打招呼,不是别人常叫的小庄先生,也不是嘉禾县主或者将军夫人,这些人就叫她庄二娘子。

而且每个人脸上都会露出亲切善意的笑容。

京中勋贵子弟家中也多有赏赐下来的封田,农庄里也有人从事耕种生产,但说到底,那些是下人,他们才是主子。所以根本谈不上亲近。

眼下庄良玉跟农庄里的人的相处方式便震惊到了这些人。

“庄家的下人都这样没有规矩?”

庄良玉走在前头听到了这句话,回头瞥了一眼,继续往前走,“什么是规矩?尽职尽责才是规矩,讲究尊卑只能说明一个人没有别的能让他人信服的本事。”

那学子瞬间红了脸。

庄良玉说话贯是如此,不中听,刺人,偏偏还在理。

此时已是秋末,田里已经过了最忙的时候,越往里走,便越能显出农庄的忙碌。

有人好奇问道:“庄先生,此时应当已经过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